科室介紹

 

宣導並配合政府感染管制政策,落實醫院感染管制以降低病人之感染率。
採取防範未然之措施,保障病人及同仁之健康,藉以提高醫療照護品質。
編  組
一、主任委員一名
二、副主任委員(感染管制醫師)一名
三、執行秘書(幹事)一名
四、委員數名:包括醫療部、管理部、急診室、護理部、加護病房、洗腎室、
檢驗室等各科室推派代表,院方任命,任期一年,得以連任。
五、感染管制護理師(依醫院評鑑規定)
六、感染管制醫檢師
會  議

一、感染管制小組會議 : 定期一周召開一次
內容:

  • 成員工作進度報告。
  • 報告各單位特殊事件。
  • 了解院內感染管制最新動態、國內外最新疫情報導及相關法令。
  • 溝通協調各項業務,以利工作進行。
  • 院感收案個案討論。

二、感染管制委員會會議 : 每三個月定期召開,
內容:

  • 每月院內感染率監視報表
    1. 全院院內感染病例總數及感染密度
    2. 各病房院內感染部位、感染種類分布
    3. 加護中心及呼吸照護中心導管監測情形及感染發生率
  • 病房群突發事件報告及特殊事件報告
  • 傳染病通報數
  • 醫院環境監視報告
  • 肺結核追蹤.員工針扎事件追蹤報告
  • 新興傳染病covid19感控政策相關推行
  • 制定或修訂感染管制方案
  • 洗手稽核
  • 臨時動議(照會相關單位)
感控室業務執掌


一、院內感染管制之監測與調查
 1、全院院內感染病例監測、收案、追蹤和記錄。
 2、統計全院院內感染密度,科(單位)的感染率和感染部位等做分析和檢討;並製作年度報表。
 3、傳染病通報與隔離措施。
 4、統計院內感染菌株。
 5、集體感染防治調查、個案資料整理與通報。
 6、配合各單位評估現行之感染管制措施。
 7、隨時注意群突發之發生,進行調查與提出適當的管制措施。
 8、密切注意高感染率之單位如加護病房和呼吸照護病房,適時提供新的、有效的感染管制措施。
 9、製作各類月報表和年報表。
 10、結核個案列管。

二、制定感染管制政策與計畫
 1、修訂感染管制工作手冊,提供全院參考。
 2、訂定疫病爆發之應變處理應變計劃。
 3、訂定侵入性醫療作業手冊和標準,提供病人統一的醫療作業流程,使感染率降至最低。
 4、群突發調查後之政策擬定與執行。
 5、擬定重點監測計畫,如洗手之監測,特別加強重症單位。

三、傳染病及新興傳染病症候群之轉歸通報
 1、將院內傳染病病例負責通報衛生機關,主動採集檢體送檢,建立個案資料,採取適當之隔離或
防護措施,避免傳染其他病人和醫護同仁。
 2、加強醫院內特殊單位之洗手設備和隔離病房之感染管制措施。
 3、加強傳染病之防治,如肺結核等。
 4、運用電腦進行傳染病通報事宜。
 5、新興傳染病隔離辦法、動線規劃制定。
 6、發燒篩檢內化及發燒病患處理原則作業規範。
 7、制定陪(探)病管理措施。

四、環境監測
 1、定期監測洗腎室透析用水質之菌落數。
 2、單位有疫情發生協助該單位採檢及通報事宜。
 3、當群突發發生或其他必要的情況下,進行環境監測。

五、抗生素使用之管制
 1、統計各科、各病房貴重抗生素每月使用量,提供各科醫師參考,評估其合理性,並配合細菌培養結果,探討不正常使用之原因。
 2、加強抗生素管控,讓醫師遵循抗生素的使用合乎適應症。
 3、將年度抗生素費用占藥費比例製成季報。
 4、適時舉辦新興傳染病及抗生素繼續教育。

六、員工健康檢查與感染防治
 1、辦理新進員工體檢,並做傳染病之管控。
 2、依規定定期施行員工健康檢查。
 3、制定扎傷員工通報檢查與處理流程,保護員工的健康。
 4、當有集體感染時,隨即對暴露之員工進行採檢,必要時給予治療與追蹤。
 5、制定疥蟲、covid 19病毒等感染之處理流程,保障員工的健康。
 6、全院員工(含外包人員)健康、體溫檢測作業規範及異常通報流程。

七、教育訓練
 1、舉辦傳染病之在職教育。
 2、不定期舉辦特殊單位(如加護病房)和特殊疾病(腸病毒、流感)之感染管制在職教育。
 3、製定全院專業及非專業人員之感控繼續教育時間表、教育時數及教育課程。

八、結核個案管理
 1、配合政策之結核病健保醫療給付改善方案辦理。
 2、個案管理、網路登錄結核病追蹤系統。